12月16日,由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局、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数智上合 绿动未来”国际产学研合作交流会活动圆满落幕。本次交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设置政策分享、成果发布、项目路演和互动交流等环节,上合组织国家相关领域政府、企业、高校、国际合作平台、投资机构等60余位代表现场参会,海内外线上观看近600人次,各方围绕先进低碳技术深入交流,推动区域内绿色经济、数字产业和能源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数智上合 绿动未来”国际产学研合作交流会活动现场
在交流会上,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圆圆提到,上海科研机构和企业与上合组织国家在绿色低碳可持续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方面有着积极的合作意愿和行动。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在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化发展方面,已经与一批国际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开展国际创新对话、促进联合研究以及技术转移转化,将从三方面助力与上合组织国家合作,一是发挥科技创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服务绿色转型。二是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绿色低碳。三是深化交流合作,建立绿色生态。通过国际间、地区间、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建立绿色低碳合作圈,提供绿色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圆圆致辞
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局党组成员、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解胜光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市南区以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平台优势,在推动国际产学研融合、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市南区将继续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助力企业国际合作与成果转化,期待各方借此次活动深化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局党组成员、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解胜光致辞
项目路演环节,国际绿色技术与投资项目中心(INTERNATIONAL GREEN TECHNOLOGIES AND INVESTMENTS CENTER, IGTIC)项目管理部部长鲁斯兰·别克图尔加诺夫发表“哈萨克斯坦的绿色技术和投资项目分享”主题演讲,介绍教育和医疗保健、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在研项目。作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生态与自然资源部下属机构,IGTIC 在推动哈萨克斯坦绿色技术创新与国际投资合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国际绿色技术与投资项目中心项目管理部部长鲁斯兰·别克图尔加诺夫 项目路演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发表“生物技术促进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黑水虻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生物技术原理与产业化应用路径。通过黑水虻生物转化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变废为宝”,可将有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目前,中试项目和日处理30吨有机废弃物的验证工程已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江北区落地,成效显著,期待与上合组织国家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在各地共建黑水虻处理工厂。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 项目路演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机械工程、自动化与地质力学研究所技术科学博士谢尔盖·韦尔祖诺夫发表“数字技术与智能数据分析在地质生态过程监测与识别中的整合”主题演讲,详细介绍如何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高精度的地质生态监测体系,以及通过智能数据分析算法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精准解读,从而实现对地质生态过程的实时、动态、准确监测与识别,为上合组织国家在生态监测数字化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开辟新方向、新路径,筑牢地质生态安全防线。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机械工程、自动化与地质力学研究所技术科学博士谢尔盖·韦尔祖诺夫 项目路演
上海昱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尤逢尧发表“环保安全高效新一代生物制剂”主题演讲,介绍无抗养殖技术,该公司研发的复合微生物液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高耐酸性等优势。公司凭借与美国、德国顶尖研究机构及先进技术实验室的紧密合作,汇聚多名海外技术专家,深耕合成生物技术及生态环境健康应用产业工程研发。公司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及AI实验室,结合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创新应用,为环境医学、现代农业、生物健康产业提供前沿高效的产品解决方案。
上海昱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尤逢尧 项目路演
哈萨克斯坦 Azimut 集团总经理助理加布季拉希莫娃·耶尔克然发表“树木繁育技术的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详细介绍 Azimu 集团在树木繁育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与应用案例,包括优良树种的选育方法、适宜不同环境的繁育模式以及在生态修复和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案例等。同时,她着重表达了对与中方开展广泛而深入合作的热切期待,希望共同探索树木繁育技术的创新应用,共同守护地球的绿色家园。
哈萨克斯坦 Azimut 集团总经理助理加布季拉希莫娃·耶尔克然 项目路演
互动交流环节,各方代表积极交流、深入探讨,为后期务实合作走深走实奠定基础。
未来,上合组织国家将坚定携手,深耕绿色低碳领域,深化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拓宽国际交流合作边界,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