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信用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在跨境贸易中,信用的作用更为突出。偌大的国际市场,哪里能够找到客户?第一次做生意,对方是否值得信赖?客户要求提供赊销账期,安全吗?这些因跨境信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制约着企业跨境业务的健康发展。
为帮助企业破解跨境贸易中的信用痛点难点问题,上合示范区发挥国际公共产品属性,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了全国首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信用上合”,聚焦企业国际市场开拓、风险管控、贸易融资等实际需求,提供选市场、找客户、查全球、国际信用认证等一站式全流程跨境信用信息咨询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9万,提供全球企业信用报告92万份,助力跨境贸易“引进来”“走出去”。
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上合组织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前往上合组织国家开拓市场版图,成为不少国内企业发展新“蓝海”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青岛欧海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有机食品原料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最近两年,企业将目光瞄向了上合组织国家市场,可销售经理王语盈在走出去“第一步”就犯了难。“国际贸易参与各方信息不对称,我们没有合适的渠道,很难融入当地市场,找到称心客户。”王语盈说。
在朋友的推荐下,王语盈注册了“信用上合”。“这里掌握了全球市场动态,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在上合组织国家市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王语盈介绍。通过“选市场”板块,可以查询贸易商品近三年进出口总体规模、全球进口商供应商分布等信息和市场动态,从而更加客观地选择上合组织国家间最具潜力、最适合开拓的目标市场。
选好目标市场后便是找到目标客户。“信用上合”的“找客户”板块为企业提供了海关数据、搜索引擎等7大获客方式。“我们免费申请获取了‘海外海关数据名录’,了解相关国家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后,有针对性地筛选出10家意向客户,主动对接寻求合作。”王语盈说。
精准、高效地找到目标市场和客户,助力企业“顺风出海”。截至目前,“选市场”“找客户”两大服务功能累计促成进出口业务2.5万单,贸易额超150亿元。
打造一站式跨境信用服务体系
在“信用上合”的赋能作用下,青岛欧海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很快在哈萨克斯坦找到目标客户,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但签约前,企业又担心客户付款能力和资信问题。“由于各国征信制度和标准不一,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去收集、核实客户的信用信息,国内企业的信用资质也同样难以获得国外客户的信任。”王语盈说。
王语盈介绍,“信用上合”出具的信用报告涵盖营收、信用评分、信用等级等50多个细分维度情况数据,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目标客户的资信实力情况。“这很好的消除了我们的顾虑,并且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信用水平,我们还可以制定不同的合作策略,报告显示这家企业的信用很好,我们可以适度放宽账期,为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便利和信任。”王语盈说。
据介绍,“信用上合”打造一站式全流程的跨境信用服务体系,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全球企业信用报告、全球目标市场及客户信息查询、全球商业账款追收、信用融资等一揽子跨境信用服务。发布“出口E贷”“口岸贷”等信用融资产品,助力企业累计获得信用贷款超3亿元。
跨境信用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和流转。“信用上合”搭建覆盖全球的企业征信数据库,汇集216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家活跃跨境企业的79亿条数据,覆盖上合组织国家70%以上的活跃企业。也正是这海量的信用数据,增进了企业发展信心、为“出海”保驾护航。“现在企业年出口额超过千万元,打开上合组织国家市场比预期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王语盈表示。
输出跨境信用“上合标准”
在“信用+跨境服务”场景中,“信用上合”跨境信用服务平台日臻成熟,并不断探索标准领域先行先试,发布“上合码”等跨境信用领域相关标准,有力推动跨境信用国际交流共建。
例如,上合组织国家官方语言、企业注册规则不同,各国注册号、税号、海关编码等规则也不尽相同,使得上合组织各国企业难以精确识别和定位。为此,上合示范区依托“信用上合”功能和服务积累,发布《上合国家间企业身份识别编码规则》,即“上合码”,以统一规则进行标准化标记和识别,有效解决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身份识别不统一等难题。截至6月底,已完成10个上合组织国家的7630万家企业赋码工作。
“我们将持续优化‘信用上合’平台数据和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跨境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跨境信用合作基础,打通征信数据互认渠道,积极探索跨境征信领域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跨境征信数据互联互通和信用标准互认,切实为上合组织国家间地方经贸合作提供信用支撑。”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一部部长迟永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