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大会以“推动医药监管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尼亚扎利耶夫·努兰·萨德罗维奇,大会主宾城市成都市副市长王乾出席大会并致辞。此外,还有来自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柬埔寨、缅甸、阿联酋等国的近30位医药卫生、科技创新部门负责人和高级别代表、专家与会,共议如何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框架下各国间的医药卫生合作。
崔丽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生产的疫苗在超过100个国家获得批准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中成药在一些上合组织国家被批准上市,这些都是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上海合作组织已发展成为26个国家,30多亿人口的大家庭,卫生领域一直是上合组织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方向。睦委会愿进一步拓展民间渠道,促进上合组织国家民间友好机构密切医药卫生合作,为助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尼亚扎利耶夫表示,大会发布的《苏州倡议》中包括加强上合组织医药和医疗保健合作的目标及任务,即在上合组织区域内建立开放、互利共赢和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发展高品质的医药产业。希望倡议能够得到所有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大会上,各国卫生和药监相关机构代表详细介绍了本国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并对相关医药监管政策进行了解读,向与会各方展示了潜在的合作机遇和发展可能。各方都表示将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医药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和完善上合组织框架下药品监管机构交流对话机制,加强上合组织国家药品监管政策与技术交流互鉴,让创新成果早日惠及各国人民。
随后,大会围绕“加强国际医药产业合作,推动上合框架下药品监管互认”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环节由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引领发言并主持。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创新驱动”和“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医药创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中国医药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长期以来倡导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中国医药创新发展成果不断惠及上合组织相关国家,以质优价廉的创新药品为各国带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获益。
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国企吉尔吉斯药业总经理古莉米拉·沙基罗娃介绍,吉尔吉斯斯坦目前已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努力实现本国医药领域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对接。关于对外合作的关键重点,乌兹别克斯坦先进技术中心副主任迪丽拜尔认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创新医药产业合作需建立常态化、多产业主体的交流机制,基于国家监管层面的标准协同、互信互认,从而促成进一步的合作发展。
此外,各讨论嘉宾都肯定了定期交流机制的重要性,认为推进标准建立和互认将有利于上合组织国家更快获得满足各自临床需求的急需药品,可以让更多更好的药品服务于各国民众。而且,在中国创新医药获批标准比肩国际高度的今天,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创新展现了中国医药产业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大会期间,与会各国共同发布了《苏州倡议》,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倡议指出,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应携手探索医药监管合作新途径,拓展和深化合作,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医药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开创医药产业创新合作共赢新局面,提升各国卫生健康保障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共创美好未来。